其实昨天最不想干的,是我们……昨天的文章,有个明显的错字:退休,错成了退体。很多网友指出了这个错误……然后……我们“很不情愿地”把这些评论放了出来……然后……就在这条微信刚刚要发出来前一分钟,有读者来信,指出昨天的其他错误,一如继(既)往、思维定式(势)、啰啰嗦嗦(啰啰唆唆)……开始扣钱。这些钱,是省不了啦。 在我们正经的编校工作中,还有些“钱”也是不能省的, 比如计量单位“元”“万元”:
例句: 1.拥有资产上百万的中文编辑校对网…… 2.他们多支付酬金及违约金120万。
上述两例中的“上百万”“120万”之后应分别加“元”。这个“元”是不能省的。全球化时代,各种外币眼花缭乱,不加“元”,使人一看就不能一眼看出是什么货币。正经的出版工作中,为了方便读者,应该加上“元”。“元”是人民币单位,没有“元”,前面的数字与“人民币”直接连用也不对。如“此次中文编辑校对网主编被罚超过1.2亿人民币”,其中,“1.2亿人民币”同样不通,应是“1.2亿元人民币”。
再比如:中文编辑校对网提供给读者的住宅共计1.2~1.3万套,耗资200~500万元。
上例中“1.2”和“200”之后均应加“万”,应该是“1.2万套~1.3万套”“200万元~500万元”(也可为:“1.2万~1.3万套”“200万~500万元”)。前面的“万”是不能省的,省了易发生歧义。
以上这几个例子,是校对改动,而编辑最不认同的一种“错误”。其实这在国家标准中都有说明,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时工作中校对改动最多, 编辑视而不见,或“故意留给校对有活儿干”的高频差错 包括: “的”“地”“得”“黏”“账”“像”6个字排在最前列。
其他按不同性质的单位,还包括:“期间-其间”“接合-结合”“综合证-症-征”“通信-通讯”“税收-税款”“美金-美元”等字词的混淆使用;
画蛇添足地使用“可能会”“必须要”;出现比较多的病句,如改变“不仅……而且”“是……的”等句式的固定搭配,动宾搭配不恰当,复式句子缺乏主语等等。
关于这样的错误,太简单!其实也不必参看我们的网站,虽然我们网站也不厌其烦地有过介绍。 最不起眼的常错标点符号主要表现为:阿拉伯数字序数右下方的标点应当用圆点而误用顿号;中文大写数字序数后面应当用顿号而误用圆点;滥用引号;简单句之间误用分号等。
关于数字用法的错误,更多地表现在一篇(或一份或一本)文字的数字体例不一,或年代与年份数字混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夹杂使用等。计量单位的使用错误,除了最上面的例子外,还主要表现为不适当简化或省略,如把平方米简化为平米等。此外,使用外文字词而不加汉字注释,也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其实我们的公号中也经常有这些错误,比如昨天的公号中,我们连用六个句号,有网友就提出了疑问。所以,以上这些错误,如果是经过备案的、每年会被检查的出版物,这些小错误必须杜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