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陆有铨教授的讲座纪要
发布人:蒋成浩  发布时间:2015-06-13   浏览次数:42

  

  

    教师是最多情的,为什么?教师以为自己了不起,本事大不了,要什么给什么,往往国家要什么,就说我们来培养,比如文革时、改革开放时,国家说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说由我来培养,培养来培养去,培养的还不都是一样。
  教育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医生动手术前还要家属签名,写保证书,但是教育界却有一些莫名奇妙的口号,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口号作为理论是荒谬的。又比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多造一所学校,就可以少造一所监狱,这是不可能的,这说明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夸大教育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校庆的时候,校庆活动变味为做大官、发大财的人的聚会,校史上说培养了某某官员、某某企业家、某某教授是恬不知耻,这些校友是我们教出来的吗?他们以前还是最差的学生呢!为什么不去查查培养出了多少罪犯、多少杀人犯,死刑几个,杀人几个,他们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嘛!事实上,上去的人,进去(监狱)的人都和教育有关,但不一定上去的、进去的都和学校有关。所以这一点我们教师的头脑要清楚,教的最大问题和最大的功劳是传授知识,最大的作用只是传授知识,而知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小偷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但他还是要偷,这说明知识的作用如此有限。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知识有用,但不是完全有用,涉及到人的自身、与他人的关系等问题时,知识就没有什么用了。教师最大的作用是传授知识。一般的说,就逻辑知识的教育而言,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数理化等;而线性逻辑特征不明显的知识,如语文、音乐、体育等,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没有数理化那么大了。
  教育真正的作用不是在外面加什么东西,而是把学生潜在的能力提取出来。人的许多东西是不需要教的,如人会走路,父母的教只是使你的会走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而已,这是人的潜在的能力,而不是教的结果。有一种能力,创造能力,我认为是不需要教的,教了也没有用。有些地方甚至开创造课,这是可笑的。把创造的方法掌握了就有用了吗?
  下面我谈谈四点意见:
  一、创新(创造)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
  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创造而是让学生去创造。人和猪、牛不一样是因为本质不一样,发展的潜力决定了他是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创造是非理性的的命题,这个命题在哲学史上是没有争论的。人与生俱来就有走路的能力,如果不让他走,这种能力就会丧失,创造能力也一样。老师不是教学生创造能力,而是不压制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批评。创新、创造活动开始于在批判中产生的问题。比如从扇到电风扇到空调的发明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发现的。人性的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有的创造发明都是来源于人的好吃懒做。科学越来越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懒。因此,压制学生的批判、压制学生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压制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压制就是培养。老师经常好心做坏事,(中国)人的创造力从儿童到成年都是在压制中。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别之一是中国教师、家长不像美国那样鼓励孩子提问题。对教师来说,不是教学生如何创造,而是让学生去创造。中国的教室最像教堂,教师代表真理。学生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对创造性人才(创造能力)来说,第一重要的因素是人格(个性),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
  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知识越多,创造力越强。创造力是一种非理性因素,创造不一定就能成功,如林语堂发明汉字打印机的例子。创造的结果未必是好的,创造性人才有很大的风险,如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的例子。创造过程要经历的阶段是想创造、敢创造、能创造。创造是要冒风险的。创造和环境、知识是没有关系的,像曹雪芹创造的环境这么不好,骗子的骗术都是很有创造性的。所以知识、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在所有的行业中,医生和教师的创造力是比较低的,教育都是保守的。创造的人格因素有对人类前途的关心,对真理的热爱、毅力、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这些都是非理性因素,都是个性因素。
  三、还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创造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批判。压制(学生的)问题就是压制批判。要批判得准确就要有知识。一部人类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解决问题的历史。批判要准确,就要有必要的知识。
  四、要对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
  任何反人类、反社会、反进步、反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必须加以制止的。发明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即使是好的动机,成功的创造,在使用上也要有价值观的指导,杜冷丁成为毒品一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Baidu
1946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