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侨外国语学院于今年暑期携手致达建设共同启动“宿管定制英语培训”学生实习项目。该项目由学院李秀明副院长统筹领导、彭丽老师具体指导,组建3名学生团队,为致达建设下属物业公司驻中侨大学校内宿管人员开展零基础实用英语培训。本项目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成功构建了“校企协同、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实战中锻炼了多项核心职业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精准定制:以真实需求引领实践教学
本项目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典型实践。在项目启动阶段,师生团队便与企业方建立紧密协作机制,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研讨,并邀请企业负责人介绍宿管人员工作实际与培训目标,精准对接企业国际化服务过程中的现实需求。此举不仅让学生直面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真实痛点,更深刻体会到“教育服务产业、教学回应需求”的产教融合内涵,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项目彻底突破了传统课堂与书本教学的局限,充分体现了“在教育中服务产业、在真实项目中培养人才”的产教融合理念。
全程实战、锤炼能力:在真实任务中培养职业素养
自暑期初项目启动,彭丽老师便全程指导学生投入高强度、全过程的实战训练。团队不仅完成了需求调研、学情分析、课程规划等前置工作,更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案设计及授课材料进行了至少两轮的精细打磨。尽管最终仅呈现十次课程,但整个暑期的紧密筹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职业精神。
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全面锻炼了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团队协作与沟通解决能力等多项职业核心技能。从调研到授课,从材料开发到现场应变,学生不仅提升了教学与教研专业技能,更培养了认真负责、主动创新、解决问题等关键职业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成果显著、树立典范: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
本次培训提升了宿管阿姨使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后勤服务的专业形象与国际沟通水平。企业方致达建设高度认可项目成效,并表示希望继续深化合作。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侨外国语学院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校企协同、真实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学院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也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彰显了教育服务社会、赋能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师生感想:
指导老师彭丽在总结中谈到:“如果说课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舞台,那么指导实践项目就是一种更加个性化、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它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项目指导,都是凝聚创造力、责任与教育智慧的脑力劳动——它们共同助力学生从学习者向职业人转变。”
实习生王钰:能够参与学院组织的宿管英语培训实习项目,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独特且意义非凡的经历。这次实习让我把“英语专业”四个字第一次真正种进“实践”的土壤。它带给我的收获不仅是英语教学技能的提高,还有在组织协调方面,团队合作方面,以及问题解决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惠代玉:这次给宿管阿姨做英语培训,虽然过程有小波折,但回想起来特别有意义。最开始准备教案和PPT时,我完全没经验,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还好有老师全程指导,老师不仅帮我修改,还给出了好多实用的建议。跟着老师的指导改完,我才觉得这些准备工作终于像样了。这次实习让我明白,教学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
实习生汪劭函: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遇到了许多的挑战,让我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所担当的责任和工作难度。在这么多的形形色色的学生中,如何有效沟通,高效教学,因材施教,提升兴趣是重中之重,编写简易教材与练习题库,确保内容实用易懂,实非易事。我更加意识到,看似基础的培训工作,实则是推动整体服务质量升级的重要一环,让我对“教学的价值”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未来,我将带着这份经验,在教学或服务类工作中持续优化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撰稿:彭丽
审核:李秀明